《奇幻森林》4月15日中美同步公映 |
人类男孩毛克利想成为一匹狼,一头熊,但最终最好的归属,还是做自己 |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文/逆规则)继《疯狂动物城》口碑炸裂后,时隔不到俩月,迪士尼又有动物大片上映--以顶级特效包装的冒险童话《奇幻森林》。在与时俱进的社会梗方面,它堪称一个"低配版"的《疯狂动物城》。
《疯狂动物城》的创意起源,据说来自创作团队在非洲东部肯尼亚的一次探险。他们发现,不同的动物,如猩猩、狮子、斑马等,有时会在一个地方饮水,并不互相攻击。这个发现,催生了影片的剧情与设定。《奇幻森林》里,有休战期与雨季期的设定,还干脆来了一个画面版的动物喝水。批量使用同一个创意、同一个梗,批量兜售同样的价值观,再试图批量制造快感,迪士尼真是个老谋深算又明目张胆的老司机,以纯熟技巧和老辣技术,撩着全世界最广泛的观众群。
《奇幻森林》的主线是人类男孩毛克利的自我探索之旅。他想成为一匹狼,一头熊,但最终,最好的归属,还是做自己。相较1967年的同名动画(中译《森林王子》),新版强化了身份属性和种族冲突。老虎谢利-可汗与毛克利、与人类的仇恨,毛克利与动物的差异、矛盾,一方面是为强化成戏剧冲突,另一方面是和现实社会构成明显对应。
新版将大象设为森林之王,带有一些神秘和宗教味道,旧版中大象是森林警察,像维和部队一样,这点似乎削弱了社会意味。而狼群和动物世界设有议会,和《疯狂动物城》一样,《奇幻森林》已然不只是拟人,而是拟社会。猴群老大"路易王"渴望权力,想统治森林,这段情节就像是《猩球崛起》的一个段落。森林里不只有生物链,还有看不见的权力法则。
社会梗可以让影片显得不那么低幼,进而收拢一些成人观众。老童话故事,如果没有情怀支撑,多半就是成人不宜。《奇幻森林》改自经典童话,导演乔恩-费儒不能不敬老,只能在大框架下增加一些讨好成人的社会元素。2016年是美国大选之年,迪士尼老司机的算盘,当然不是瞎打的。把电影拍好,是一种本事;把好电影在合适时机推出,撩到社会和观众的G点,是另一种本事。
《奇幻森林》是部真人电影,但整片除了小男孩毛克利,所有动物和森林都由CG制作。它们全是假的,看着却像是完全的实景。可以说,这是一项巨大恢宏的"逼真造假工程"。任何一个技术从业人员,或者对技艺有所敬重的人,面对如此工业成就,也许都该像片中的动物对大象顶礼膜拜一样,好好膜拜一下迪士尼的CG水准。电影再造了一个动物世界,当然,不是纪录片式的真实残酷的动物世界,而是一个由小男孩与动物构成的童话乌托邦。
但我们需要对特效热情礼赞吗?一部电影如果只有特效值得谈论,那么它也很快会被遗忘。再顶尖的技术,都会被破解,被复制,被淘汰,它不可能一直保持神秘。神秘的永远是超越技术层面的情感或身心体验。《奇幻森林》给予我们的体验,顺滑舒适,甜腻可口,不用动脑,不用掏心。但在一些天之后,就可能忘了它的情节,或者,被新的类似体验覆盖。
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奇幻森林》看着完美又无害。在掏空所有审美经验的情况下,或在启蒙阶段遭遇它,会最大程度地感受它的美好。所以,我更愿意把它推荐给我的侄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还想推荐给童年时的自己。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