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旧并存,中和西碰撞,正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正如这间国文教室后面挂了一幅毛笔字的标注的生物学中的《草履虫结构图》。
20、电影中的某些对白和现代口语不一样,是为什么?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人说话的特点。尤其是大学的环境,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说着自己的方言。为此剧组特意考证了历史上这些人物的出生地和人生经历,请来各地的配音演员,为这些人物配音。而主演身处的年代不同,说话的方式也不应该相同。电影中清华学校的国文课,讲的是古文;空军学校的战术课,讲的是英文;张果果不想说的话,用的是“你猜”来回答别人的窥探;梅贻琦讲真实,用的是禅意性的排比句式。这个电影中,年代和地域的跨度,众多角色的塑造,注定了语言的丰富性。
21、雪地里拉小提琴的镜头很美,是真实的吗?
这是根据真实的史实还原呈现的。那时候,在清华学校,有高等科音乐团和唱诗团,学习西洋音乐,其中就包括小提琴。细心的观众会看到,电影中拉小提琴的人中,的确有一位外国老师。
22、吴岭澜选择实科和文科这件事,和沈光耀以及陈鹏的家国情怀相比,是不是太小了?
吴岭澜选择读实科,或者文科,正如梅贻琦校长说的:“至于转系与否,那倒是小事”!可是这件小事上正是反映出吴岭澜内心的混乱:他既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也不明白认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有多么重要。当一个人内心混乱的时候,面对选择,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