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你》:导演放下一切纠结和包袱,让这个"雷锋"故事没有甜到变形,也没有苦到冷酷 |
一个名校校长,舍弃舒适的中产生活,去了一所破落幼儿园,给五个小孩当老师。这是什么精神?从那篇被一茬又一茬学生背诵的《纪念白求恩同志》,挑些赞美词句,放在杨千嬅饰演的吕慧红女士身上,也一点都不为过:"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或者,把一些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辞,挪到吕慧红头上,同样不会有什么违和感。
不知是该怪罪于时代,还是该归咎于个体,我们常会条件反射般地,对所有出现在媒介中的高大全形象,保持一种怀疑式的警惕。现实状况是,雷锋形象破产,没人愿做雷锋,甚至,没几个人敢做雷锋。对于一部电影,呈现一个带有瑕疵的形象,比一个近乎完美的圣人,要容易得多。因为瑕疵相对于完美,离真实更近,更容易让观众认同。在此意义上,《可爱的你》有点儿执拗,以比主旋律更主旋律的笔触,构建了一个纯粹的好人形象。
和片中的围观群众一样,一开始,我也不相信。而随着情节推进,吕慧红与孩子相处、走访学生家庭、和家长交流、与丈夫争吵、争取保留学校,她的形象逐渐变得令人信服,像那些村民一样,我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导演关信辉的技巧,谈不上什么高明,他最大的高招,也就是纯粹。像武侠里的世界一样,某些绝世大招,需要没有杂念,才可习成。塑造一个纯粹的人,纯粹就是最好的技巧,影片也因而得以成立。
刻意的诚意,通常难免有做作成分,一不小心就走向虚假。纯粹不是刻意,且自有动人的诚意效果。影片涉及了教育体制问题,社会舆论问题,但并不是一部社会问题电影,这是关于一个人的电影,焦点在于吕慧红,以及她和几个孩子的故事。去濒临拆除的幼儿园,有人说吕慧红的做法是绝佳宣传,媒体大肆报道却对学生帮助微小,贫富差异令人触目惊心,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衡,这些情节与细节,导演均是点到为止,他不在这上面纠结或驻留。
不留恋现实批判,专心于人与事,结果回馈了导演的纯粹,人味和情味都出来了。包括一些注定产生槽点的段落,导演也愣是给朴素地端了上来。吕慧红生病住院,还是病倒在爱心现场,就像一场大病之于一部肥皂爱情片,这个注脚很难不让人起点不适的鸡皮疙瘩,即便这事可能是真的。当吕慧红,或者说作为明星的杨千嬅,手拿铁锹铲土,动作的生疏体现出来的对劳动的陌生感,很容易让真正的体力劳动者感到别扭。吕慧红丈夫醉心的理想,不过是在博物馆里,搞一个"毫无用处"的绞刑架供人参观,在无产阶级看来这简直可笑。幸运的是,主人公的高尚形象稳固之后,在整片光洁明亮的人性世界里,槽点变得不足为重。如同俗套不会败坏所有的肥皂剧,《可爱的你》的纯粹,终究没有败给它的"劣"点。
杨千嬅的表演值得点赞,她的自然成就了这部电影。她让一个有产阶级拥抱贫苦人民的温情故事,有着该有的温度,没有甜到变形,也没有苦到冷酷。全片煽情点挺多,但杨千嬅哭戏不多,爱的奉献含着高度的感性成份,她的表演则带着恰当的理性,与她周围人的感性流泪,构成了相对适宜的平衡。她不哭,她周围的人在哭,这周围的人,延伸到银幕外,便是被感染的观众,如你和我。
我非常介意、也经常戒备那些虚饰的煽情电影,而看《可爱的你》,最终还是放下了戒备,缴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