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被内地观众奉为神作,这部剧虽然由杀人案件为引子,镜头聚焦的却是杀人案件背后的影响,将人性的善恶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与恶的距离》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台湾自2009年起至今,发生了多宗随机杀人事件,这些事件给编剧敲响了警钟,于是有了这部《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剧是从一桩桩血淋淋的案子中提炼出来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涉及到了丧失幼子的情节,这一案件要追溯到2016年台湾街头发生的“小灯泡事件”。当时,年仅3岁的小灯泡骑着脚踏车随妈妈在街头散步,却被一名陌生男子冲出来砍了23刀。
事后警察逮捕了行凶者,调查显示,这是一起随机杀人事件,犯案男子患有思觉失调症(即精神分裂症),当一个人经历“思觉失调”时,他们的思维、情感、感觉会与现实脱离。
这类人群会认为自己伤害别人的行为是合理的。由于“小灯泡事件”影响太恶劣,最后法院判处涉案男子死刑。《我们与恶的距离》开篇以李晓明随机杀人事件展开,他用自制的枪械害死了二十多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起杀人案件凶手只有一个,他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被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因这起案件受到了巨大的心理伤害,有人性情大变,有人开始散播恐慌……
一个李晓明照射出了大众的万千面孔,光与暗纠缠,善与恶交织,道德底线被彻底模糊,没有人能分清是非,对错,因为不同角度折射出来的答案都不同。
于是,有人开始发问,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又或者非常近呢?这是《我们与恶的距离》最终想要体现的核心主题,如果社会生病了,病源究竟从何而来?社会本来就是病态的,还是我们导致了这个结果。看完这部剧,一定有不少人会陷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