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俊凯方否认诈捐 两年前的旧事成热议影响为何持久深远
24日晚,王俊凯工作室的一纸《律师声明》,让全网炸开了锅。
声明的内容十分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三点:一、谴责不实言论。二、申请立案调查。三、制止以讹传讹。三点都指向一件2年前的旧事:某博主指责王俊凯诈捐,引发了一系列网络纠纷。
这场纠纷自2017年发生后,一直持续至今。除了关于诈捐的消息是否谣言的争辩外,事件还引申出了对网络暴力的思考以及不同偶像的粉丝应该如何相处等话题。
虽说是2年前的“老瓜”,但对于热衷娱乐八卦的吃瓜群众,这件事的信息增量值得深究。
然而,对于事件最直接的当事人王俊凯来说,这件事可就让他避之不及了。
诈捐是否谣言?公道自在人心,法律也会对造谣者做出适当的判决,所以没有必要展开讨论。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王俊凯因为“诈捐门”而受到的伤害,可远远不只是形象受损那么简单。
不管结果如何,王俊凯的形象受损已成事实。因为形象受损而引发口碑差评,会导致代言以及影视综资源的嫌弃,其中造成的损失远远比“形象受损”四个字更让王俊凯及其团队担忧。
毕竟,被“诈捐”这盆“污水”泼中的明星,在多年后依然会饱受诟病,负面影响十分深远。
章子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前车之鉴”。
章子怡的“诈捐门”已经是9年前的“老瓜”了。
由于被曝出捐赠金额去向不明,以及旗下基金会账目混乱等“猛料”,章子怡一下子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纵使她本人公开表示:“欢迎网友质询,欢迎大家监督。”她的经纪人也发声力撑章子怡做慈善属实,但舆论一边倒的声讨趋势已成,章子怡百口难辩。
时至今日,“诈捐”这个标签,依然紧紧贴在章子怡身上,即使她凭演技多次获得国内外认可,但讨厌她的人只会一直提留在她“诈捐”的历史上。
在即将上映的《攀登者》豆瓣评论区中,部分未上映先差评的言论就是“诈捐章的片不看!”
章子怡诈捐了吗?直至今天,她本人都没有澄清过,只是曾经试图解释自己的难处。
“由于大部分的善款都是国外的好心人口头答应的捐助,做过慈善的人都知道,在追款和落实的过程中是非常艰难的,但始终我都没有放弃过。”
当初,章子怡是以募捐的形式筹集善款,但正如爆料所言,善款总数并不一致。那到底是善款被中饱私囊了,还是根本在募捐之初就没有收齐过?
这是一个“无法”证明的过程。因为这些募捐的转账证明只有捐赠者和收款人有记录。但募捐不会跳出来公布,章子怡也不会主动公布,因为这涉及了更多人的声誉问题。
所以,章子怡“诈捐门”的责任,全落在章子怡身上。
王俊凯的“诈捐门”虽有不同,但负面影响一样深远
当然,王俊凯“诈捐门”与章子怡“诈捐门”有所不同。因为王俊凯“诈捐门”起因就是一场因为粉丝转载了虚假数据而造成的闹剧,并不是像章子怡那样以个人名义发布募捐。
但事件发酵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就是部分人借“募捐”过程的不透明属性,故意制造舆论事件,从而达到影响当事人形象的目的。
捐款本是行善之事,能为明星树立非常正面的形象。但如果涉嫌诈骗,就会让部分公众形成一种被欺骗的认知。不仅对这个明星的好印象瞬间清空,还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抗拒情绪。
这个转变一旦完成,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章子怡“诈捐门”过去9年了,依然经常被提起,王俊凯“诈捐门”2年了,至今还争论不休。
又因为募捐转账的非公开性,许多举证的过程都非常困难。因此,不管明星百般解释,还是高冷应对,哪怕是最终补全捐款,都不会挽回“黑化”的公众形象。
因此,王俊凯工作室发表《律师声明》,也许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也许,只有像章子怡那样,放下对抗情绪并专研相关专业知识,以作品重获公众喜爱,才是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至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应该擦亮双眼,保持理智。切忌不能因为追捧热度而产生偏激心理,把一些未经证实的事情当真相传播,成为侵犯明星名誉权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