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家》上演房市生活 孙俪演职业剧,灵不灵
在说《安家》之前,有个知识点,你需要了解一下。
《安家》和《创业时代》《完美关系》都属于同一个导演的作品。还都属于,起码近十年内吧,谁拍谁胆儿肥谁看谁脑仁疼的职业剧。
职业剧从来不职业。它已经沦为了国产剧类型里,最没颜面、地位和观众缘的一个。套路都不会变的,到最后,男女主一定要在一起就对了。
所以这位叫安建的导演,胆儿是有多肥,可以一口气拍三部。4.8分的《完美关系》烂成什么样呢,随意放个动图给你看。
你猜,黄轩在对这个女的做什么?
答案,接生。
但不要误会,《完美关系》不是医疗剧。它讲公关行业的,黄轩就是这个行业里的大拿。请欣赏一个大拿是如何搞事业的。
步,在金主爸爸身陷出轨丑闻的时候,对他进行激情辱骂。
第二步,在金主老婆闹离婚的时候,对她采取金钱恐吓。
嗯,搞定,收工,回家。
而接下来,就该职场小白佟丽娅,在大拿黄轩的神助攻下,疯狂成长,完美逆袭,成为 的自己;重点,他们喜结连理。啊我呕了。
这种职场养成系好没意思。它还是奉行男权那套:在没有硝烟的行业战场上,不允许存在穆桂英这样,天赋异禀,靠自己本事吃饭的女强人——有,也必须是杨宗保教得好。
这种心理阴影,导致看到《安家》里,罗晋被老婆戴绿帽子,心里会咯噔一下。丑话先说,如果罗晋和孙俪最后也变爱情,我,真的会暴走。
这种CP, ,磕不动,第二,是对原版的超级大魔改。
事实上,光是《安家》播的这不到十集,已经把原版《卖房子的女人》做了一场大型换头手术。保留完整的部分,只剩“房产中介们的卖房故事”这个主题框架。
不是不能更改的意思。日剧,尤其像《卖房子的女人》这种,它是漫画式的画风和节奏,浮夸,搞怪,中二。一旦观众接受不了这种设定,会觉得,整个像一群神经病在叽里呱啦。
比如女主三轩家,每集,她必大喊一声“GO”。镜头推特写,拍她瞪圆着眼睛,头发自带鼓风机效果,biu一下全部炸开。
想象一下换孙俪来做……算了,宁愿看黄轩接生。
所以日剧翻拍,当然不能是机械式地复制粘贴。那种偷懒的下场,看黄磊版《深夜食堂》就知道,出来的东西,眼不像眼嘴不是嘴。像把好端端的一个大美人搞成了歪瓜裂枣。
《安家》呢,要承认,编剧是做了扎扎实实汉化改编的。特别典型的一起案例来自包子铺的老两口。老两口操劳了大半辈子,用卖包子的钱,终于攒出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户型。
新房子的 功能,不是养老,是给他们啃老的儿子住。就在老两口开开心心要签字的时候,儿子突然发话了。他要求房产证上加上他老婆的名字。
已经闻到一股熟悉又窒息的内味儿了是不是?
接下来,更窒息的事情发生了。在老两口被儿子这一弄,弄得两眼快一闭的时候,年轻媳妇娇滴滴地告诉公婆,“其实,我已经怀上宝宝了。”
老两口那个喜啊,瞬间溢出屏幕。结果自然是顺了儿子媳妇的意思。签字前,婆婆还嘀咕,“怀上我们的孙子,那就是一家人了。”
怎么说呢,这样的故事确实在我们身边发生着,且每天发生。它很中国式家庭,很老百姓,很接地气。但不代表,把它投放到电视上演出来,我就会,“哇好有感受”“哇完全就是我的故事”。
不会的。相反,很想翻个白眼然后立刻转台不看。一个原因,它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是不舒服和想吐血。谁又想没事儿找虐呢。
更重要的原因,这都2020年了啊,难道观众还是只能看,母凭子贵、养儿防老、多子多福这些100年前的老玩意儿吗。
编剧还是只会写,没用的老公、贪图房子的媳妇、一心想抱孙的老人,这一类脸谱化的家庭成员吗。剧情还是绕不开,男方买房那么房产证上要不要写女方的名字,这种无聊又险恶的扯皮宅斗戏吗。
说真的,光婆媳关系这一项,就被中国编剧们黑得不轻,黑了好多年。现在看个职业剧,又被猝不及防,按头看到了同住一片屋檐下,两个互打小算盘的上海女人。唉没劲。
不一定 正确,纯粹把原版拉出来做个探讨。原版,也有一对买房的老夫妻。他们打算大房换小房,换出来的钱,在他们死后给家里蹲的儿子,以保证他生活如常。
三轩家给老夫妻算了一笔账,留给儿子的钱,最多够他十年花销。十年之后他又该怎么办。以为三轩家的下一句,是三观爆正地告诫这个儿子,“你该出去工作别再吸血”吗?
不。她提供给老夫妻的思路是,买两间相邻的房子,一间住一间租,租金可以保障儿子安安心心活到100岁。
都是操碎心的父母和啃老的儿子,指向却大不同。国产版是两代人各怀鬼胎,各有各的小九九。指向指的,到底还是一幕家庭剧。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中介的孙俪,几乎是隐形的。
日版,三轩家在老夫妻的购房行为中,非但全程参与,还发挥着掌舵人的作用。这个掌舵,不是图多赚钱,是真心实意为客户提供一套适合他们,值得他们托付人生的房子。这是一层尊重。
第二层尊重,是面对客户多奇葩的想法、选择、生活方式、价值观,三轩家不评判,不多说一句看法,严格遵循一个服务行业人员最专业的分寸感。
可又何止是服务人员呢。这背后的道理,关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极为重要的一课,“什么叫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与自己不认同的,不喜欢的,不习惯,不在同一个圈层的那部分人的存在。
好比婆媳懂了尊重,就不会只在对方身上看到房子和孙子。
日版,它不单纯是在呈现“卖房的”这个职业的人员状态。职业人状态,只是作为职业剧要铺垫的 道工序。编剧的野心,更深更远也更精准地触及着生活哲学领域。
所以才能,从故事到台词到角色的行为方式,都是由生活的鸡毛蒜皮而来,却不轻飘飘地浮于鸡毛蒜皮。
比如有一集是,医生父母为了帮助儿子,尽早从失去奶奶的阴影里走出来,父母找到三轩家,想换一套高级别墅。这集,中心思想是讲亲子关系。
但有个场景,在等妈妈的时候,三轩家和小男孩一起看婴儿室刚出生的婴儿。面对鲜活的小生命,三轩家却跟小男孩聊到了死亡。也解开了男孩对奶奶去世的耿耿于怀。
只有正确看待了死亡,才能坦然接受和面对死亡。这竟然是一部中介职业剧带来的道理。
差距也就在这儿。我们的职业剧,首先 道工序就没有抓对重点,抓到的,多数是悬浮鬼扯和各种想当然。对照《安家》来看。
《安家》播了这么些集,孙俪正儿八经卖掉的卖房故事,也就两个。一个是老两口。一个是同事卖了十年都没卖脱手的跑道房,因为户型太奇葩,没人要,结果孙俪一来就成功卖给了一对高知夫妻。
她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把清水房嗖嗖嗖两下,变成了一套家具齐全,有阁楼有画廊还墙一打又多一间房,堪比独栋小洋楼的超豪华精装房。
别问装修花了多长时间花了多少钱,问,就是魔法。
接着,在客户已经心动,但还在为钱隐隐发愁的犹豫关头,她打开阁楼小天窗,45度仰望窗外,深情款款又带着几分沧海桑田的调调,把“梦想”“打拼”“诗与远方”等等辞藻,一股脑堆到客户面前。引发共情,直击痛点,以达到洗脑的目的。
别问一个医学专家怎么还会信了矫情地摊文的邪,问,就还是魔法。
全都能靠魔法,想变啥变啥,想卖啥卖啥,这不是职业剧,是玄幻剧。这大概就是国产职业剧里的女主现状,要事业有成,不是靠男人就是靠编剧给buff。所谓女强人都是虚的。
当女强人人设成了一个巨坑,填不圆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像《安家》里这样,编剧笔杆子一拐,另起几条副线,写写罗晋老婆勾搭小鲜肉,聊聊隔壁小区保安打架斗殴,再扯扯中介办公室里,永远不消停的撬单撕逼使绊子。
俗称,生活日常。
行吧,倒也是由生活里的鸡毛蒜皮而来,可满屏的,也就剩下这些鸡毛蒜皮了。不会感动,也不觉得精彩,更不可能得到治愈和力量。只觉得比正过着的,真实的人生还要糟心,还坏。
不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