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故事作品《山西范儿》第一幕,抗战老兵赵松秀拄着拐杖从巷子里向我们迈步走来:“如果你想听,我给你讲讲山西的事,讲讲我们国家的事”。
这是跨越时代的步伐。
武乡是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革命圣地,被人们称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1921年,赵松秀出生于武乡县蟠龙镇大陌村。赵松秀母亲早逝,家中仅靠做长工的父亲维持生计,为了补贴家用,年幼的赵松秀成为一名放羊娃,在山上放羊劈柴的艰苦生活中,让他磨练出吃苦耐劳的品质。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八路军进驻武乡县大陌村,在八路军的号召和影响下,赵松秀积极参与抗日宣传,与村里人共同组建了大陌剧团。他们广泛收集国人参军抗日的热血故事,并将其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在演绎无数英雄故事后,赵松秀参军报国的信念逐渐坚定。
1945年1月,怀揣着报效祖国的信念,24岁的赵松秀正式入伍,编入八路军129师,同年光荣加入中国 。进入部队后条件异常艰苦,物资匮乏,有时他与战友只能煮南瓜充饥。即便如此,赵松秀也从未产生过退缩的念头。
1945年9月,赵松秀参加上党战役。战斗中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与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拼杀,在激烈交战中,他的左臂不幸中弹,但强忍疼痛继续冲锋陷阵。直到战友提醒,他才注意到整条手臂已被鲜血浸染。战斗间歇,赵松秀才回到战壕做简单包扎。在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只能反复清洗纱布循环使用,直到转移至后方医院,才得到妥善治疗。
这段经历留给赵松秀除了为国挥洒热血的回忆外,还有战争留在身体上的印记。他因战斗受伤,被定为八级残疾军人,每逢阴雨天,赵松秀的左臂便会隐隐作痛,便会让他重温那段浴血奋战的光荣岁月。
伤愈复员之后,赵松秀历经多次工作调动,最终回到了长治。部队转业后,赵松秀依然以 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岗位上一丝不苟,出色完成本职工作。1983年,赵松秀退休,回到家乡大陌村,继续发挥党员干部“余热”,为家乡和祖国建设做贡献。他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工作,推进生态建设;听说村里修公路资金不足,他慷慨解囊,帮助筹措资金;走进校园课堂,他为年轻一代讲述中党的感人故事;汶川地震后,他立即取出1000元积蓄,以特殊党费支援四川……在赵松秀的带领下,大陌村面貌焕然一新。
百岁老人赵松秀尽管现在行动不便,但按时交党费仍是他最惦念的事,他常会叮嘱孙辈,让大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缴纳党费。
一位老兵就是一部“活的抗战史”,音乐故事作品《山西范儿》生动讲述了这位抗战老兵的家国情怀。曾经年轻的士兵已到期颐之年,忆峥嵘岁月当年壮志今犹在。相信在全国各地,无数个“赵松秀”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奉献付出,他们散若满天星、聚似一团火,最终汇成中国 前行路上的万丈光芒。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指导,IPTV总分平台共同承制的《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系列作品正在火热展播中,用歌声致敬追求美好生活的每个人,更多音乐作品,敬请持续关注!